集体备课、候课、上课制度

发布时间:2021-02-06 09:39:22    浏览次数:

  集体备课制度及实施细则

  为深入推进教学教研制度改革,进一步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效课堂;有效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,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。按照学校工作计划,在认真学习衡中经验总结学科集体备课教研工作基础上,特制订我校集体备课制度。

  (一)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

  1.研究所授课的具体教案,主要包括所授内容的知识结构、学情分析、重点难点、逻辑结构等。通过评选,评出优质教案,统一使用。

  2.研究课型特点(新授课、习题课、实验课、复习课等)、整体框架、实施策略、教学方法、学法指导、练习设计、课件设计、教案设计、课后作业等,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教案。

  3.根据课堂反馈,进行“一课一思”,对课堂教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。

  (二)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

  1.学科组长负责规划和组织本学科的教研活动,在规定时间、规定地点,组织学科组教师集体研讨。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任务。明确教研内容,确定主备人选以及具体要求。

  2.全体人员根据教研内容独立备课。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,每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考纲要求、教材、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,事先进行分析教材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,确定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方法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设计,即独立备课形成个案。主备教师全面分析教学内容,确定教学方案,做好发言准备,并根据自己备课的思考、预设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探讨的话题或问题,并就话题积极思考准备自己的观点。

  3.主备人首先详细阐述对所授内容的逻辑结构、知识的内涵外延等基本内容,然后对所授内容的教学整体框架、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。

  4.其他参与研讨的同课教师展开补充、讨论、完善备课内容。

  5.在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集体教学通案、课件设计和练习设计方案,体现集体智慧和结晶。

  6.教师依据各班学情,分头进行授课,并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。并适时对授课进行评价。

  7.下一次集体备课中,首先进行 “一课一思”,集体反思上一节课得失,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,对上节课的教案等进行修改,同时给下一轮次教研活动提供借鉴。

  8.完善每一节的教学设计、课件、练习等相关资料,形成校本资源包,供下一轮次教学使用,实现资源共享。

  9.对于不同风格、有独特特点的教学设计,可以采取“同课异构”等方式进行教研,最终确定最佳教学设计,也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方式,供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选择。

  (三)时间保障

  1.学校在每学期放假前或开学前两周内安排教师进行备课活动,确保教师有一定的准备时间,保证备课实效。

  2.语文、数学、英语学科每周进行三次集体备课,物理、化学、政治、历史每周进行两次集体备课,地理、生物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、微机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,时间、地点相对固定,每次不少于45分钟。

  (四)集体备课的奖励与考核

 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和管理制度,确保参加活动的教师的数量和次数。各年级组、教务处要做好指导与检查,并把检查结果作为备课组和学科教师量化考核的组成部分。教导处针对每周教研组的出勤情况、教案完整情况、教研记录情况进行汇总,每月核算一次,根据每月的得分进行累加,最后每学期末进行总评。总分得分达到90分及以上的教研组评为优秀教研组。效果突出的教研组向上级教研部门推荐,将相关成果整理后上报。

  候课制度

  候课是指授课教师在预备铃响之后,正式上课之前1--3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。

  1.要求

  (1)预备铃响,授课教师带好教案、教具等候在教室门口。

  (2)候课时,教师要面向学生,用目光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,师生进入上课预备状态。

  (3)候课时,教师要情绪稳定,精神饱满,站立挺直,姿态大方。

  (4)候课教师不得心不在焉或与他人闲谈。

  (5)授课教师要按时候课,按时上课。候课不得迟到,候课时教师不得提前进入教室上课。

  2.检查与考核

  (1)年级组长对候课要进行经常性地检查,学期末将检查情况写入年级组工作总结。

  (2)教导处每天安排专人检查,并做好记录。每月公布一次检查结果。

  (3)学校领导不定期抽查,并根据情况在教职工大会对候课做阶段性总结。

  上课制度

  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。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,是学生获得知识,发展能力,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场所。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,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,教师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。

  1、恪守五项基本要求

  ①严格遵守课程表,不私自调课、不随意缺课、不占用自习课或其他课程上课。

  ②增强课堂时间意识,不迟到,不拖堂,不提前下课,不中途离开教室。

  ③注重行为检点,不携带通讯工具进课堂、一般情况下不坐着上课。体育室外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。

  ④增强文明礼仪意识,坚持用普通话教学,不讲土话、脏话。

  ⑤尊重学生人格,不训斥、不挖苦、不嘲讽、不动手,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,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。

  2、做到“三个提前”

  ①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,调节好自己的心情,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教室,影响课堂氛围,保证以微笑面对学生,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。

  ②提前2-3分钟到达教室候课,目视学生做好上课所需学习用品的准备工作,营造安静的教室环境。

  ③提前督促学生做好教室场地的布置工作,如黑板是否擦干净、讲台上物品是否摆放有序、卫生洁具是否摆放整齐、学生课桌椅是否对齐等,营造有序的课堂环境。

  3、上课应做到“六个有效”

  无论何种类型的课程,构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是导入、讲授、提问、倾听、评价和板书等,关注并不断改进上述教学行为,有利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。

  ①有效导入: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新颖而有趣的导入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,把“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”,帮助学生在上课前组织思维,激发学习过程,集中注意力去获取行为结果,让“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”,以免学生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,而忽视教学的“核心部分”。

  ②有效讲授:讲授应保持一定的节奏,使教学节奏与教学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。做到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疏密适度,详略得当,层次清楚,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,体现“教师为主导,学生为主体,训练为主线”的原则;重点突出,难点突破,质疑恰当,严谨科学,启迪思维;重视教学环节和不同主题的“过渡”,做到衔接自然;重视教学语言规范、清晰,力求生动、形象。

  ③有效提问(或有效练习):教师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,情境恰当,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。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难度值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兴趣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来,达到劳逸结合、及时检测调整的目的。要有讲有练,有议有思,精讲巧练,及时反馈,学教结合,灵活调整,不搞满堂灌。无论教师讲授如何精彩,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10分钟的活动时间,活动内容可以是练习(作业)、讨论、思考、质疑、读书或者整理笔记等,活动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穿插进行。

  ④有效倾听:教师在提问之后,给学生留出足够的“思考”时间,给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。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,即使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,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,关注和尊重学生。

  ⑤有效评价:在学生有所参与、有所表现后,教师紧接着必须面向全班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、评价;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必要“追问”和“补充”,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。面向全体,尊重差异,掌握多数学生的程度,照顾部分学生的要求,因材施教,区别指导,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。

  ⑥有效板书:教师要重视板书的布局,做到字迹端正、内容简明、重点突出、条理清楚、艺术美观,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和再现,不写错别字。

  4、合理利用教学媒体

  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,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。但不过分依赖课件,更不能被课件所束缚,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合理部分,使课件的设计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建设、发展的过程,使设计与生成有机结合。

  5、增强课堂安全责任意识

  实行课堂点名制,发现缺席学生要了解具体情况并和班主任联系;密切关注课堂中的异常情况,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,坚持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、导之以行、持之以恒的疏导方针。具备足够的教学机智,能及时、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,后续工作以任课教师为主,负责在课后及时处理,并及时和班主任联系,争取工作上的支持。

  6、及时撰写教学后记

  在教学后,教师要自觉、主动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即时、即兴的反思。反思教学观念、目标、内容、过程、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,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,寻找课堂教学的亮点与缺陷,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所在,通过教学随笔、教学日志、教学案例、教学叙事、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,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,反思可以全面,也可以是一个片段,一个细节,文字可长可短,从中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,促进专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