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案例--张丽敏

发布时间:2020-12-04 15:49:50   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  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“青年之星评优课”教学案例

姓名

张丽敏

学科

语文

日期

2015.9.18

课型

新授课

课题

《破阵子 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

课时

 1 课时

 1 课时

教学目标

知识与技能目标:

1.理解、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。

2.感受诗词的意境,把握朗读节奏,提升朗读水平。

3.品味名句,增加语言积累,丰富文化。

过程与方法目标:

1.通过自读课文注解,理解、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。

2.反复朗读诗词,感受诗词的意境,把握朗读节奏,提升朗读水平。

3.通过品味名句,增加语言积累,丰富文化。

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
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,结合现代生活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树立远大的理想,培养爱国情操。

教学重点

通过自读课文注解,理解、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。

教学难点

通过品味名句,增加语言积累,丰富文化。

教学方法

朗读法、小组合作法、古诗鉴赏

      

一、导语:

大家知道,中国是诗的国度,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。词是诗的姐妹艺术,也是中国诗歌的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25课我们学过的词中有写儿女情长、音律和谐婉转的《望江南》和《武陵春》,也有感情积极豪迈乐观的《江城子。密州出猎》,前者我们称为婉约派,以李清照、李煜等为代表,后者我们称为豪放派,以苏轼、辛弃疾为代表。今天我们学习辛弃疾的《破阵子。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。

二、学习准备

昨天同学们都做了预习,那么同学们看题目《破阵子。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中“破阵子”是词的         。“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”是词的        。作者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我们说过词牌名决定词的格律,题目是词的内容,那么由题目“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”你得到什么信息?

生:通过题目我得知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一首壮词。

师:很好。大家注意“赋”是写作的意思。那么辛弃疾你了解多少?我们一起读。

学生齐读

陈同甫又为谁?谁给大家讲解?(指生介绍)

师:同学们预习的比较全面。那么生字词大家掌握的情况如何呢?

1.首先找同学来读下列词语,注意红体字的读音。

2.谁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?

下面请同学们把大屏幕上的词语及意思朗读两遍,加深印象。

三、整体感知

(一)整体感知

古语说:“三分诗七分读”,反复朗读是了解古诗词的有效途径。解决了字词拦路虎,哪位同学尝试为大家朗读一下?(XX),其他同学认真听,注意读音和节奏。

1.请同学初步尝试朗读,其他同学认真听,正音。

2.谁来点评?下面我们齐读《破阵子》,感受这首词的韵律。

3.通过大家的朗读,我感受到了这首词的气势。现在我们听名家范读,感受朗读语气和情感。

4.再次齐读,这次不仅要读准字音,把握节奏,还要与名家比一比,读出感情,读出气势。有没有信心?好,老师起个头《破阵子》

小结:同学们朗读的很好,已经把词中慷慨激昂的韵味读出来了,那么这首词到底讲了什么内容,请同学们结合注释,理解课文内容,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圈起来做好标记。)

(二)、疏通文意

1.结合注释,疏通文意。

2.组内交流,解决困惑。好,现在我们组内交流,解决困惑。如果组内还有解决不了的,我们一会全班交流。

3.组间交流,攻克疑难。停,现在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解决不了,请举手。

学生提出疑难问题,全班共同解决。

过渡:好,下面找同学翻译句子。在翻译之前,张老师提醒大家,诗歌是语言的艺术,也是想象的艺术,翻译时心中要有画面,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,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。

谁来翻译上阕?XX,其他同学仔细听,看他红体字翻译是否准确。

好,我们一起来译读。(全班齐读翻译)

XX,你来译读下阙。好,我们全班齐读。

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,自己概括上下阙的内容。

明确:板书:描写军营生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描写战斗场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抒发爱国情感

四、师生对话——体味“壮”

    过渡语:刚才读课题时,同学们发现这是一首壮词,那么大家看看注释,“壮词”是什么意思?  雄壮的词

问题1:好,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,结合主要内容,思考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“雄壮”之意,并说明你的理由。

看宝剑、分麾下炙、听塞外声、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。

通过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我感受到了激烈壮烈的战斗场面,我觉得也能体现出雄壮。

我觉得作者最后抒发感情的句子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”也体现了雄壮,因为这里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情怀。

师:是啊,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生后名。”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,也最能体现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!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!

过渡语:学习辛弃疾的这首词,我们不仅要读出词的慷慨激昂的雄壮,更要读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悲壮,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首词。

问题2:那么哪句话最能体现诗人的“悲壮之情”呢?

生:可怜白发生!

师:辛弃疾为什么发出“可怜”的慨叹?这里面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?

师:同学们请看大屏幕,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。

大屏幕展示,指学生读

师:从创作背景中我们得知辛弃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?(没有了)

辛弃疾66岁曾写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》,里面说: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以廉颇自比,表明自己老当益壮;在这里他虽然白发生,但是报国之心犹在。

生:壮志未酬的慨叹。

师:这种情感与前面的雄壮激昂之情矛盾吗?  不矛盾    为什么?我们一起读词的前两句: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看出什么了吗?

生:因为刚才的雄壮之事全部是他喝醉了酒后做的梦,最后一句是作者回到现实而感到的悲凉!

师:原来这只是一个英雄梦!而作者回到现实,只觉得“可怜“梦境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,充满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懑之情。

    师总结:下面,同学们用通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表达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的句式,总结这首词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。学生写,订正 再说 ,对照屏幕完善。

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的追忆,通过梦境与现实的鲜明对比,表现了词人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,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之情。

 

五、品味语言

师:庄子曾说: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意思是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,有人领会了思想内容却忘记了语言。所以我们不能得意而忘言。诗词语言的赏析也正是我们中考考察的重点。那么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对古诗词进行赏析呢?我们来回忆,下面老师就用三道中考题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。

大屏幕展示中考题

好,一分钟时间组织语言,我们比比看谁的思路清楚。

好,时间到。谁来分析?

总结:诗歌的学习就是这样,朗诵、理解、品味。认真朗读,理解主要内容,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,你会发现诗歌是有生命的!或其情感,或其语言,或其人物,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启迪我们的心灵。学完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我想此时此刻,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现一些令我们记忆深刻的诗词,抑或浮现一位精忠报国、充满壮情诗人,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,让我们的声音更响亮些,用我们的朗读向他们致敬!

好,这节课上到这里,下课!

 

板书

设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破阵子 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辛弃疾

描写军营生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描写战斗场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抒发爱国情感

课后

反思

在教学方面,本节课遵循古诗教学流程:朗读——理解——品味。让学生学会方法的同时,增加对诗歌的学习兴趣,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。在本课实施环节,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,学生较沉闷,这可能与我是班主任有关,也可能是听课老师多,学生紧张。但我感觉最主要的是学生对教材不熟悉,所以以后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预习工作。在成长方面,我觉得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身成长的需求,作为青年教师,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,同时在精心备课的同时,我得到了年级教研组长及同事们的热心帮助,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成长,我觉得非常幸福。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,我要学会学习,虚心学习,获得自身更大的进步。

组长

点评

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,目标清楚,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。从初三学生自身特点出发,紧贴中考,重难点突出,在授之于鱼的同时授之以渔。